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人物  > 百名教授

孙娟:筑梦芳草碧连天

时间:2014-03-14 来源:动物科技学院

“我的梦想是让山东草业尽快发展起来,让我的学生成为草业精英”。当被问及“你的梦想是什么”的时候,她这样回答,言语之间流露出她对草的钟爱。

在山东这个传统的农业种植区,说到种植牧草很多人都不看好其前景。“你转个专业方向吧”,朋友劝她,“无草无世界,草业之所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是因为没有人把它发展起来,草业关系饲料安全、食品安全、环境安全乃至飞行安全,… …”,说起草,她滔滔不绝。从她坚毅的眼神中可以看到她立志让小草做出大文章的决心。

怀着梦想,她谏言成立了山东省草产品质检中心,为山东省草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她奔走于青岛市母亲河大沽河生态治理工程现场,希望让苜蓿在河堤筑起堤固、岸绿、景美的生态文化长廊;她作为草业专家,创新性地开展了民航机场种植苜蓿,实现生态防控鸟撞飞机的愿望,现已指导首都、郑州等5家大型国际机场的管理草地减少鸟击工作;她发明了苜蓿茶和食用苜蓿产品,让在我国有2000多年种植历史的苜蓿“大放异彩”,通过无公害培育种植出可以端上餐桌放心食用的苜蓿菜品和苜蓿茶,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她的这些努力和成绩使她入选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成为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队伍中最年轻的一位专家。

她就是孙娟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草类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民航局草业生态评估专家,中国草学会理事,中国草学会青年委员会常务理事,山东省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青岛农业大学经济草本植物应用研究所负责人。

她铸就了小草扎根齐鲁之梦

在庄稼地里种草,对于众多农民来说,简直就是不可思议。对孙娟教授,这就是她孜孜不倦、执着追求的事业。她用了三年的时间,奔波在齐鲁大地,她发现山东虽然是畜牧大省,却不是畜牧强省,很重要的原因是山东草食家畜多数是吃秸秆长大的,即使有少数高产奶牛吃的干草产品也是从国外进口的,优质饲草的缺乏导致了畜产品存在品质不高、出口难的问题。孙娟教授认为不是畜牧业不需要牧草产业,而是草业无力支撑畜牧业的发展,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的爆发正好印证了此问题;农田的面源污染问题也呼唤引牧草入田,草业在农业和畜牧业发达的农区发展空间巨大。

孙娟教授深知若想在农区做好发展草业的工作,必须要勇于创新,必须使草业融于农业之中才能使草业发展有深厚的根基。因此,孙娟教授就坚守不让牧草与粮食作物争农田的信念,通过轮作、复种、混作等方式让草改良中低产田的土壤,让牧草作绿肥减少化肥的施用量;通过种植牧草增加单位面积的产出。孙娟教授团队发明的苜蓿田冬闲季复种冬牧70黑麦技术,使每亩地增产蛋白近30%,这相当于增加了近三分之一的耕地面积,而且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这项研究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天道酬勤,孙娟教授团队的不懈努力终于让小草扎根齐鲁大地,芳草碧连天,辐射带动了山东10万亩苜蓿和青贮玉米的发展,直接带动经济效益数以亿计。

孙娟教授深信,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肉蛋奶的消费量会逐渐增加,对传统粮食作物的消费会日趋减少,这些肉蛋奶大多来自食草动物。“在很大程度上,发展草业就是在增加粮食;同时,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安全也与发展现代化草业息息相关,因此高度重视草产业对保障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孙娟教授在接受《大众日报》和《青岛晚报》记者采访时谈到。就像苜蓿对干旱有着极强的耐受能力一样,她对发展她的牧草事业更是有着咬住青山不放松的劲头,她要让小草的根在齐鲁大地越扎越深,越铺越广,充分发挥其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她铸就了草学团队创新之梦

作为山东高校的第一位牧草学博士,孙娟教授在青岛农业大学建设了全省第一个牧草学硕士点,建立了第一支草学团队。这些给孙娟教授带来的不是奥运冠军般的荣耀,而是巨大的压力。没有学生、没有试验田、没有实验室、没有专业课程、也没有学科支撑,这就是孙娟教授2005年到校后面对的现实。该怎么办?孙娟教授先申请了1.5亩试验田,没有实验室就把租来的地下室当作实验准备室、借用同乡的实验室开展工作;没有经费雇工就用工资支付;没有专业课就开多门选修课,没有学生就借各种机会向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宣传草学的重要性;没有学科就积极申请和建设学科。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孙娟教授认为只有建立一支精干的团队才有可能实现她发展草产业的梦想。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3年的努力,组建了第一支草学团队,成立了经济草本植物应用研究所,为团队创建了校级交流平台;2010年,孙娟教授带领这支队伍进入了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建立了青岛农业大学唯一一个国家级试验站,为团队创建了国家级交流平台;2011年,成功建立了草学专业实验室;2012年,孙娟教授带领团队成功申请了草学一级学科。

这是怎样的一支团队呢?9个人中海外归国博士3人,教授3人,博士7人,来自5个学院。该团队承建了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青岛综合试验站,承担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科技部西部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岛市科技支撑项目等10余项课题的研究,经费400余万元,拥有核心试验田50亩,6个示范基地示范面积达5万亩,获得了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及著作10余部。

勇于创新是孙娟教授团队业务扩展迅速的又一个重要原因。比如,除了将牧草产业引入农田和畜牧业以外,孙娟教授还开创性地将草地与民航飞行安全联系在一起。2008年,孙娟教授在郑州机场提出了飞机场出现的“鸟撞飞机事件”是因为鸟类到飞机场草地进行觅食、栖息等活动引起的,建议飞机场通过对飞机场飞行区草地进行生态治理,切断鸟类的食物源、水源,破坏机场内及周边鸟类栖息地,进而减少鸟类前往的因素,实现生态控制鸟击事件的目的,得到民航界的认可。2009年孙娟教授就获得了河南省发改委的资助项目,在郑州机场开展了飞行区草地管理控制鸟类数量的科学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2013年,孙娟教授在对首都机场、浦东机场、青岛机场、大连机场、天津机场评估过程中,提出了为增强机场鸟防工作的科学性应该引进草地生态学人才的建议,该建议被民航局认可并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发文执行。为此,孙娟教授成为了第一个进入民航界草业科学评估的专家,并开辟了让草业专业的学子们到飞机场就业的新道路。

虽说务实肯干和创新精神是孙娟教授带领的团队的立足之本,而充满正能量才是这支团队生存和发展之源。她带领的团队全体成员都注重做实事儿,不计较个人得失,步调一致,关键时刻拧成一股绳儿,从他们举办过两次全国过百人会议得到的好评就可以充分体现这一点。“进入团队参加科研实践之后,感觉现在上课和下乡都比以前底气十足了,现在有很多案例和实践经验可讲了,如果我能早认识孙老师几年,我肯定比现在进步多了”,孙娟教授的团队成员如是说,“孙老师生活中是很随和的,但是工作起来却是非常认真、严谨、执着,有那么一股干劲儿,让团队的老师们都体会到务实、创新和正能量带来的累累硕果,在孙老师团队干有着幸福感和归属感”。这是因为孙娟教授的团队成员之间不仅是工作伙伴,更像一家人。“团队中每一个人都是经过了我多年多方面的观察了解,所以团队才像一个大家庭一样稳定发展至今”,孙娟教授神秘的向笔者透露。

她铸就了学生成才之梦

孙娟教授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团队负责人,更是一位好老师、好家长。她一直认为一位好导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以一种正确的态度和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她会教学生如何做人、处事、做学问,然后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飞翔,实现梦想。凡是熟悉孙娟教授的人都知道她一年到头特别忙,尽管如此,她还是每周召集研究生开一次研讨会。“每周一次,再忙也要抽出时间”,这在研究生内部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氛围,而且还会定期邀请国内外的同行给学生作报告和交流座谈。孙娟教授觉得,学术氛围对研究生培养非常重要,只要有浓厚的学术氛围,学生身在其中耳濡目染,不可能不去做些东西。孙娟教授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尽量从学生自身发展角度出发,因材施教,强调个性化发展。对于每一个研究生,孙娟教授总是先去了解学生的基础和特长,鼓励学生深入发掘自己的兴趣点,然后她会按照学生的兴趣,逐个帮助学生确立研究生阶段的目标。她经常给学生们强调创新的重要性,让学生们形成自己的想法,她深信一个人不一定有强壮的外表,但是必须有强大的思想才能够成为栋梁之材。孙娟教授对伪科学和假科学绝对零容忍的态度让学生肃然起敬,“任何人如果被我发现了篡改试验数据、捏造试验数据绝对不让毕业!”,这是孙娟教授每次给新入学研究生上第一堂课必会强调的。因为她要将这些真实的科研结果反哺教学和生产实践,在她的国家级实验站中开展了国家级大学生教育创新立项,每年都有近10名本科生和6-7名研究生参加。孙娟教授的这种教学理念和方法得到了同行的认可,2013年被遴选为2013-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孙娟教授是青岛农业大学6位委员中最年轻的一位。

孙娟教授的这种因材施教、严肃认真的科研和教学态度与精神,也在草学研究生队伍中树立了科学严谨的学习风气和工作作风。这种良好的风气已经在她的研究生队伍中间传承了下来,也吸引了许多研究生慕名而来。孙娟教授所培养的22名研究生中,有获得国家研究生奖学金的;有发表了高影响因子SCI文章直接被免试推荐到中国农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而且这是中国农业大学2013年接受的唯一1名非211学校的研究生;有考入中国农科院博士生的;有进入省草原总站、东阿阿胶、流亭飞机场、跨国企业等大型企业工作的。“这些学生能够在各方独挡一面是因为他们学到了实用的技术和具有创新的思想与能力”,孙娟每次谈到自己的研究生时都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尽管孙娟教授在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方面十分严谨,在生活中孙教授就变成了学生们的“大家长”。上过她课的学生都很喜欢这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风趣幽默、又与大家年龄差距不大的老师,有的学生私下里亲切地称呼她为“姐姐”。“孙老师既让我感受到了一位教师为人师表、严谨治学的优良品格,也让我体会到了她如家长般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孙娟教授的一位学生说。生活上,学生遇到什么困难,她都会给她们支招出主意。学生们找她谈心和交流思想,她无论多忙,总能耐心倾听学生的心语,对她们的学习、成长给予认真、细致的讲解与正确引导。直到现在,很多早已经毕业工作的学生,在生活工作上有什么解不开的或者是想不透的,还是很喜欢跟她说,而且毕业的学生们一直保持着定期回来看望孙娟教授的习惯,“孙老师这里就是我青岛的家,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回来看望孙老师”,她的学生经常这样说。每每此刻,欣慰的笑容就会展现在孙娟教授的脸上,因为这是对她付出最好的回报。

作者:特约记者 王洋 杨辉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