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人物  > 百名教授

纪卫宁:不断学习,超越自我

时间:2014-11-10 来源:宣传部

她勤勉尽责,无私奉献,于三尺讲台之上传道授业解惑,桃李满天下;她辛勤耕耘,坚韧不拔,于科研道路上攻坚克难,终得累累硕果;她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育人事业传承信念,铸造学生灵魂。从教近20年来,她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以自身言行影响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在平凡又不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

她就是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纪卫宁教授。

爱岗敬业的耕耘者

1995年纪卫宁于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毕业,来到莱阳农学院任教,开始了她挚爱的教师生涯。一口标准流利的英语,灵活高效的授课方式,使这名年轻的英语教师赢得了学生的欢迎与尊重。许多毕业多年的学生对自己大学时的这位可敬可爱的英语老师记忆犹新,回母校时都要看望纪老师。执教3年后,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和教学科研水平,纪卫宁重新回到母校攻读研究生。2007年考取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师从著名学者辛斌教授。回想这些年的求学之路,她说:“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在不断发展的,教师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

纪卫宁热爱学生、热爱自己的教师岗位。自1995年第一次站上讲坛,她已度过了十九年的教学生涯。十九年来,她始终把教师的责任放在第一位。无论课上还是课下,她都把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珍爱自我、感恩社会视为自己的责任。在她眼里,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都是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蕾,精心呵护他们,让他们在怒放的时候更加灿烂、更加鲜艳夺目是自己光荣的责任。

三尺讲台上,她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全面成才为己任,以微笑、耐心、专业面对学生,挥洒汗水和心血。面对来自全国各地听力基础参差不齐的同学,课堂上,纪卫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让同学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她不愿看到学生们学习“哑巴英语”,积极鼓励大家张开嘴巴说英语,克服心理障碍;她深知兴趣爱好是学习最大的动力,因此她经常在课间播放一些名人演讲和电影片段,并提供给学生大量的自学材料,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感。在指导学生论文写作时,她主动询问学生的兴趣爱好,主张将兴趣与论文选题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自发自愿地调查钻研,发挥学生的潜力和能动性。

作为课程建设主持人和教研室主任,她带领课程组全体教师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授课方式,注重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经过高级英语优秀课程建设与英语专业综合课教学体系的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近几年的八级通过率逐年提高,其中纪老师所授课的一个班级高出全国高校平均通过率36个百分点。由于教学和科研成绩突出,纪老师多次荣获校级优秀教学质量奖、六合奖教金、优秀教师等称号,实现了自己做一名称职高校教师的梦想。

刻苦钻研的学者

作为分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长,纪卫宁着眼于实现学院科研的错位式发展,组建四个重点学术方向的科研团队,举办系列学术讲座,采取多种措施培养浓厚的学术气氛,提高外语教师的学术动力。在她的带领下,外国语学院于2014年成功申请了农业专门用途英语硕士点,学科建设取得了新突破。

“学术和科研是高校教师的生命线”。谈到科研时,纪卫宁如是说道。一名大学老师不仅要懂得教学,还要致力于从事学术研究。离开科研,高校教师的内涵就不完整。许多人都对外语教师从事科研存在困惑和偏见,认为外语只是张着嘴巴说说而已,有啥科研可做?纪卫宁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外语教师不仅可以搞科研,而且同样可以做得很优秀。在紧张的教学工作之余,她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如饥似渴地学习,要让自己在科研上有所建树。“我一旦定下目标,便会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纪卫宁笑着这样来评价自己。 《巴赫金小说杂语理论概谈》等多篇学术论文发表在外语界权威期刊;“体裁互文性的批评性研究”等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她的主持下硕果累累。十几年来,几乎每一个寒暑假,无数个美好的夜晚,纪老师悉数奉献给了学术研究。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艰苦执着的学习换来的是许多优秀的科研成果。近5年来,纪老师在《外语学刊》、《外语研究》等外语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获得地厅级以上科研奖10项,其中2010年荣获的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是当时我校文科获得的最高科研奖项。基于这些科研成果,2010年纪卫宁成功入选青岛农业大学1361人才工程,成为当时全校唯一入选的文科人才。2011年被聘为教授,成为外国语学院最年轻的教授。

荣誉纷沓而来,但她并没有停留在已有的成果之上,而是选择继续追求,向更高的目标迈进。2013年1月,纪卫宁教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进行交流访问。访学期间,她利用宝贵的时间高效率地开展与导师的科研课题合作。同时,她像学生一样认真参与专业课程学习、听讲座、泡图书馆、与专家交流。短暂的半年时间充实而富有成效,仿佛回到自己的大学生活一般。在那里,她接触到了尽职尽责、满腹热情的老教授,从他们的身上,她领悟到了做学术、做科研的真正含义;在那里,她接触到了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和活跃的课堂气氛。她的努力获得了导师的认可。访学结束,导师在访学工作鉴定意见书上给予了高度评价:具有积极认真的学术态度和缜密的思维,是一名富有潜力的年轻学者。

作学生的成长导师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纪卫宁不仅注重提高自身学术修养和科研能力,而且提倡为人师表,以身作则,铸师魂,修师德,以自身榜样力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承理想信念,传递人生正能量。

她毕业后,作为紧缺外语博士,加上自身不俗的科研能力,得到了许多工作单位的邀请和青睐。然而,她婉言谢绝了这些单位抛出的橄榄枝和优厚待遇,毅然回到培养自己的青岛农业大学工作。“人不能总是向钱看,要有感恩之心;只索取、不回报,不义”。 她用简单朴素的话语全面诠释了她的人生态度。

“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在课堂上,纪卫宁没有华丽的介绍,没有严肃的管教,但许多小小的细节却赢得了学生们的普遍尊敬: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前,她总会提前来到教室检查调试设备,确保设备正常无虞,离开时再将设备检查一遍,并断电关窗,保护好室内的公共财产;平时下课后,她喜欢到学生中间,和他们聊聊天、谈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情况,为他们生活中的忧苦困惑提供建议和帮助;她鼓励学生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以促进其全面发展,并尽自己最大所能到现场为他们加油助威。她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她的眼中,学校就是温暖的家,需要每个人的倾力呵护,而学生就是家中重要的一份子,不仅需要学业上的指导,更需要生活中的关爱。纪老师的一位学生曾经这样赞美过她:“如果把学生当做一本书,她应该是一位少有能读懂学生的读者,并追溯到每一位学生的出发点,继而给出她所希望学生的修订版……”

英语专业2014届毕业生宋伟利说,大学能遇到这样一位老师是每个学生的荣幸。是啊,在近二十载风雨中,纪卫宁教授以专业的学术素养带领一批又一批学生畅游知识的殿堂,以自身言行践行“爱青农、爱学生”的理想信念,她注重智育,更重德育,执着于为同学们照亮前进的道路。

作者:特约记者 王传兴 丁树亭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